清除垃圾、铲除积垢,美化墙壁、种植绿化……得益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,全县上下呈现“人人争当保洁员、户户扮靓自家园、村村寨寨换新颜”的良好势头。如今,在丘北各地,一幅幅村容整洁、环境优美的乡村画卷正逐步展开。
锦屏镇
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启动垃圾清运项目建设,积极筹措资金,购买1500余个镀锌垃圾桶投放到辖区5个村委会(社区),75个村小组全部实现了专业化运营,垃圾得到了日产日清,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。
双龙营镇
抓好“三个一”,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工作,下好“一盘棋”,全局谋划抓落实;宣传“一口径”,观念转变造氛围;编织“一张网”,巡逻巡查强监督。多举措防止露天焚烧秸秆造成污染,保护好碧水蓝天。
曰者镇
以集镇整治行动为抓手,内修“素质”、外树“颜值”。镇执法队、疫情防控办、市监所和网格包保单位人员、保洁员分工协作,通过开展好垃圾杂物清运和占道经营劝阻,乱摆乱放清理整治等,改善集镇环境卫生,规范市场经营秩序。
八道哨乡
整合乡、村、组力量“三级联动”,着力推动乡容村貌、户容户貌大提升。坚持“生态立乡”的发展思路,分类分村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,结合各村“微网格”划分乡、村、组三级干部责任片区。采用“清、拆、建、管”四步工作法推进。实现垃圾有去处、污水不乱倒,河道绿水成荫、景点优美迷人,房前屋后三季有花、公路沿线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。开展“美丽庭院”“最美村民”以及“十星级文明户”等评选活动。
腻脚乡
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乡村组三级党组织书记带头扫,群众积极参与,确定每周一、周四为全乡固定保洁日,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。组成志愿者服务团队,采取示范种植和动员群众参与种植的方式,突出身边增绿、见缝插绿,推进“一村万树”工程和“十棵树”“十盆花”工程,利用边角地、空闲地、撂荒地、房前屋后等村内闲散地块种植绿化树种,以生态宜居助推乡村振兴。
新店乡
在治理“六乱”开展“六清”基础上,聚焦“弄干净、摆整齐、搞绿化、建文明”的目标,通过“五队四结三步”全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落细。组建“乡工作组队伍”“驻村工作队伍”等“五支队伍”凝聚整治合力。融入实际,与基层党建、文明实践、秸秆禁烧等“四个结合”抓实整治效能。走好抓宣传、转观念、立标杆“三步法”切实提升群众参与率。
官寨乡
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、大清扫活动。乡属10个行政村,158个自然村引导组织群众、中小学生分别对所在村组开展大整治、大清理活动,对村头寨尾、河道、公路沿线等进行搬家式清扫、整治。
舍得乡
矣白村念好“清理、革命、提升”六字诀,组织广大党员、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着力消除农村“视觉贫困”。宽敞的“村组通”道路、整洁的农家庭院、怒放的黄金菊,让人流连忘返。
温浏乡
走好“示范先行、摸改结合、全民参与”“三步棋”,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行动,重点解决垃圾乱扔、杂物乱堆、私搭乱建等问题。全乡上下集中时间、集中精力,彻底整治重点区域环境卫生,切实改变“脏、乱、差”现象,建立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,从根本上改善环境面貌,全面提升文明形象。
天星乡
采取“乡村组三级联动”方式,将全乡按村小组分为100个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队,以“划片包户”的方式全程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。按照村内街道区域划分,由村党支部负总责,抓落实,形成“包村干部+村两委干部+无职党员+群众”的四员联动模式的网格化管理模式,做到任务具体到点、责任具体到人。同时,健全村庄保洁、卫生评比等制度,调动和发挥了群众主体作用。
树皮乡
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,把整治村级环境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,革除“见乱不乱、见怪不怪”陈规陋习,常态化开展“集镇人居环境保持行动”。下辖90个自然村配备垃圾池、垃圾箱、垃圾桶等共计1546个,全乡组织干部职工、群众投工投劳修筑花台32处2000余米,规范化设置车位400余个,规划蔬菜水果集中摆摊区1000余平方米、摊位300余个,规范划垃圾箱雨棚29个,切割村寨排水沟2000余米。
平寨乡
党建引领推动整治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以实际行动带动周边村民群众共同开展人居环境提升。网格管理细化责任,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会,让群众参与商议,持续完善村规民约,由村干部、党员等担任网格员对网格进行管理和负责。丰富形式扩大宣传,组织开展志愿服务、文艺汇演、政策宣讲等活动,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,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。
(罗智凡)
(编辑:徐珺 排版:李法楠 审核:李云淑)